97亚洲狠狠 久久位,极品少妇伦理一区二区,欧美中文在线,亚洲一区无码中文字幕

市財政局2017年工作總結和2018年工作計劃
信息來源:市財政局 發布日期:2018-12-23 10:14 瀏覽次數:

市財政局2017年工作總結

和2018年工作安排

20171231日)

一、2017年工作回顧

2017年,全市各級財稅部門認真貫徹市委、市政府各項決策部署,緊扣市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聚力創新,聚焦富民,加強財政收入組織,調整優化支出結構,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入推進財稅改革創新,堅守債務風險防控底線,有力促進了全市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一)依法組織財政收入,努力提高財政保障能力。一是規范收入組織行為。積極應對減稅降費各項政策兌現、多年累積的稅收結構性矛盾化解等疊加困難因素,每月調度全市財稅和重點稅源企業運行,加強對收入的預測研判,進一步嚴格征管、依法組織各類財稅收入,解決了財稅收入中長期存在的結構性矛盾,做實了政府家底。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14.8億元,同口徑增長8.4%,收入增幅在全省排名第4位,在蘇北五市位列第一。二是加強綜合治稅。完善收入征管聯動協作機制,加強對重點行業、重點稅種的監控分析,查補稅收2.2億元。建立建筑業稅費委托代征機制,規范市區建筑業稅收秩序,有效防范了稅收流失。三是加大向上爭取政策資金力度。全年累計爭取地方政府債券資金79.85億元,其中新增債券40億元,較上年增長22.7%;置換債券39.85億元,平均拉長債務期限2.5年,降低融資成本3-4個百分點,節約債務利息支出約1億元。

(二)保障重點支出需求,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是創新方式支持產業強市。統籌產業類專項資金1億元,著力發揮財政資金杠桿作用,支持設立先進制造業基金和現代服務業基金,全年撬動社會和金融資本投資瑞豐醫藥、東鵬新材等12個項目。積極發揮上合組織(連云港)國際物流園發展基金對我市產業發展的投資帶動作用,通過投資決策的12個項目總投資額達12.8億元,其中已完成投資廟嶺散糧筒倉等3個項目共1.6億元。支持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小升高計劃,推薦85家企業進入省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中復神鷹碳纖維、杰瑞藥業等54家企業獲省財政研發支出補助。支持實施科技型企業孵育計劃,對新認定的市科技創業服務中心等5個國家級孵化器和省級孵化器、眾創空間給予獎勵。做大蘇科貸及科技企業貸款資金池,引導金融資本投放各類貸款金額逾5億元,進一步破解科技型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二是匯聚資源服務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安排30萬噸級航道二期工程、徐圩港區防波堤等建設資金4.6億元,推動港口功能日益完善;安排連云港港航線、國際貨運班列補助資金1.8億元,助力遠洋運輸持續加密航線航班,支持打造品牌國際貨運班列,助推深水大港、遠洋干線、中歐班列融合聯動。三是多渠道籌資支持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安排財政資金36.1億元,重點用于連鹽鐵路、徐連客專、綜合客運樞紐、國省干線、港城大道快速化改造、上合組織(連云港)國際物流園、新機場、地下管廊、海綿城市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廣PPP模式,累計有9個項目進入省PPP項目庫,預計帶動社會資本投入138億元,海州開發區基礎設施、臨洪河口濕地公園、連云區全域旅游基礎設施等項目正穩步推進。四是落實各項財政支農惠農政策。安排財政資金4.62億元支持高標準農田和重點水利工程建設,安排財政資金2.31億元用于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培育和農業科技推廣,有力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五是降稅減負助力實體經濟發展。全面落實營改增降稅政策,2016年納入營改增的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等四大行業至2017年末已累計減稅達4億元。取消、停征和免征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28項,減少各類收費2.8億元。兌現企業穩崗補貼0.52億元,受益企業達768家。

(三)支持惠民富民增收,切實提升群眾幸福指數。一是加大重點民生投入。更加注重優化結構、管好存量、用好增量,市級財政民生支出比重達81%。在社會保障領域,安排財政資金7億元,落實城鄉低保、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等社會保障提標、提檔政策,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企業退休職工養老金分別實現六連調、十三連調。在教育領域,安排財政資金8.7億元支持教育均衡化、現代化建設,其中安排校安工程、教育現代化及改薄財政資金1.05億元,改造中小學校舍43.3萬平方米。在醫療衛生領域,安排綜合醫改財政補助資金2.08億元,較上年增長4.6%,支持公立醫院綜合改革,醫療保險實現異地聯網結算,扶貧大病特惠保在全省率先試行。在住房保障領域,安排財政資金6.6億元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建設,較上年增長57.1%4794戶住房困難家庭得以圓安居夢。二是大力拓展富民增收渠道。實施促進就業和支持創業并舉的財政政策,推進創業富民工程,創業擔保貸款基金總量超過1億元,惠及小微企業800家。籌集各類扶貧開發資金1.85億元,實施脫貧致富奔小康工程,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三是有效提升群眾生活質量。切實保障文化、養老、環保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支出政策得到落實,支持博物館、文化館和圖書館等免費開放,安排財政資金4014萬元支持市級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區域性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等項目建設運行。落實好與污染物排放總量掛鉤的財政政策,整合各類財政性資金22億元開展環保兩減六治三提升專項行動,加快推進沭新渠飲用水源地隱患整治等重點項目建設,積極支持農村環境整治、秸稈綜禁、生態紅線補償等工作,促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四)深入推進預算制度改革,不斷提升財政管理效能。一是深化零基預算改革。打破原有基數加增長的預算編制模式,對市級所有部門的預算項目全部歸零,重新審核每個項目必要性及資金需求,依據項目的輕重緩急,統籌安排年度資金預算。二是深度推進資金整合。市級重點民生、產業專項資金整合為三大類40項,專項資金數量較上年壓縮28.6%。加大存量資金盤活力度,全年共盤活財政存量資金6.5億元,重點用于惠民生、防風險支出事項。三是大力推進預決算公開。建立預決算集中公開平臺,完善市級預決算操作流程和監督機制,進一步擴大公開范圍、細化公開內容,101家市級預算單位均按規范要求公開預決算,三公經費、會議費、培訓費等支出事項全部進入公眾視野。創新預算審查監督制度,建立人大預算聯網監督體系,實現人大對財政國庫集中支付系統的數據查詢。支持陽光扶貧監管系統建設,推動扶貧濟困資金實行統一監管。四是完善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機制。績效目標管理實現市級部門、單位全覆蓋,市級預算單位均選擇專項編制預算績效目標。五是嚴肅財經紀律。采取市、縣(區)聯動的方式,對地方政府性債券資金使用、財政收入質量、部門預算、小金庫實施專項檢查,對中央、省、市級42項財政專項資金開展現場核查,整頓規范財經秩序,有效提升財政監督效能。

(五)完善政府債務管理機制,堅守債務風險防控底線。一是建立債務風險預警機制和應急處置機制。綜合運用債務率、負債率、償債率、逾期債務率等指標,分析政府性債務總體風險變化情況,對政府性債務的規模、結構和安全性進行實時監控,對政府性債務的償還、管理和決策進行風險評估。二是全面動態掌握債務變動情況。在全省率先開發全口徑債務統計管理系統,將全市所有融資平臺公司、國有企業以及機關事業單位債務納入統計監測范圍,動態掌握我市債務真實變動情況。三是積極防范潛在債務風險。研究制定全口徑債務化解方案,將債券還本付息資金納入預算。主動對接投融資主體,積極協助平臺化解存量債務,進一步規范地方政府融資擔保、政府購買服務行為。

二、2018年工作思路和安排

2018年,全市財政部門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市委決策部署,努力踐行新發展理念,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強化收支統籌管理,優化公共資源配置,完善民生保障機制,提高依法理財水平,促進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一)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按照全面規范透明、標準科學、約束有力、講究績效的改革要求,立足于現有預算制度主體框架,進一步提升預算的全面性、規范性和透明度。擴大部門預算基本支出定額管理范圍,建立健全定額動態調整機制。加強項目支出標準體系建設,發揮標準對預算編制的基礎性作用。推動績效評價提質擴圍,強化績效目標管理,建立預算安排與績效目標掛鉤機制。按照權責清晰、財力協調的原則,結合中央和省、市事權劃分工作進展,重點研究城市管理、交通、教育等重點領域市與區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方案。積極開展健全地方稅體系調研,打好稅制改革基礎,提升稅收征管能力。

(二)科學統籌收支管理,保持財稅穩中求進態勢始終堅持把抓收入作為全年財政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做實政府家底作為立身之本,全力促進財政實現真實、高質量的增長。發揮綜合治稅平臺功能,健全信息共享機制,加強對重點稅種、地區、行業和企業的稅源監控和對比分析,全力做到應收盡收。繼續鞏固骨干和優勢產業稅源,努力培植新的稅源增長點,推動實現稅源與稅收良性共生。堅持政策爭取與資金爭取并重,支持港口、國際貨運班列、上合組織出海基地等項目和載體建設,更高水平打造一帶一路標桿和示范項目。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重點支出保障力度,大力壓縮一般性支出,尤其要把保工資、保運轉、保民生的要求落實到位。圍繞中央、省市確定的重點項目,綜合運用專項資金、債券資金、投資基金,加大有效投入,充分發揮大項目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

(三)聚力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全力服務實體經濟發展。進一步轉變財政支持產業發展方式,綜合運用投資產業發展基金、上合組織(連云港)國際物流園發展基金、PPP模式等政策工具,放大財政資金杠桿作用,深入實施工業立市、產業強市戰略,支持我市臨港產業發展、特色產業集聚、新興產業培育、重大項目招引。聚焦創新型增長點培育,鼓勵裝備制造企業自主研發,支持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小升高計劃,保障科技創新能力提升工程和工業技改三千工程順利實施。支持設立產業創新發展基金,加快產業技術協同創新。支持實施高層次人才資助政策,爭取更多的復合型領軍人才、高級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落戶我市。拓展實施蘇科貸等金融產品,引導金融資源和社會資本向關鍵創新領域聚集。創新政銀企合作模式,支持設立市級融資擔保基金,緩解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全面落實國家出臺的各項減稅降費政策,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稅收優惠政策,增強企業內生發展動力。

(四)堅持人民利益至上,完善公共服務保障機制。全面落實三農、教育、文化、醫療、社保、生態環保等民生政策,做好民生實事財政投入保障工作。加大三農投入力度,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支持發展現代農業,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推動特色田園鄉村建設。深入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支持重點片區扶貧開發和經濟薄弱村發展。完善各類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支持完成新改擴建改薄工程項目任務,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深化公共文化標準體系建設,做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申報保障工作。支持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完善分級診療制度,加快醫聯體建設,著力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加大財政投入,保障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十四連調和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增長,落實好低保提標、醫療救助等政策。大力推進兩減六治三提升行動,實施生態補償與財政掛鉤機制,加大綠化造林投入,支持清水繞城、城市污水處理廠尾水凈化、重點區域廢氣治理等重點工程建設。大力支持棚戶區改造、老舊小區整治、地下綜合管廊與海綿城市建設,推進特色小鎮建設,推動我市城鄉向生態、智慧、健康、文明方向轉變。

(五)提高依法理財水平,推動財政治理能力現代化。深入實施法治財政標準化管理,以法治思維推進財政改革,在法治框架內組織財政財務收支活動,做到權力有制約、過程有痕跡、責任可追溯,主動接受人大和社會公眾監督。認真貫徹執行《江蘇省財政監督條例》,堅持事前、事中和事后監督相結合,以內控體系建設為重點,以專項檢查為主線,建立健全覆蓋所有政府性資金和財政運行全過程的監督機制。加強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管理,嚴格落實全口徑債務化解方案,合理控制負債水平,杜絕新發生違法違規融資行為,堅守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債務風險的底線。結合市委、市政府重點工作和年度重大投資計劃,合理確定2018年新增債券爭取規模,積極推進公益性項目建設。依法厘清政府債務和融資平臺公司等企業債務邊界,推動融資平臺公司向市場化轉型。



網站地圖 主辦單位:連云港市財政局

地址:連云港市海州區海連中路99號 電話:0518—85521530、85521521(辦公室)85521542(會計處)

蘇ICP備2023017687號

蘇公網安備32070502010592號

網站標識碼:3207000044

連云港市財政局
微信公眾號